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生命科学学院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学术研讨会(五)

发布时间:2023-10-30

阅读:

为进一步推动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大力提升有组织的科研团队建设和科研质量,提高青年教师国家基金申报书质量和获批成功率,将组织开展系列学术报告,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前来参加与指导。

地点:求实楼204会议室

参会人员:生科院相关师生及全校感兴趣师生

报告一

报告人:宋希亮 博士

时间:10月31日16:00-16:30

报告题目:微塑料与抗生素抗性基因对大豆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关键过程调控及潜在机制研究

报告内容简介:作为两类不同的新型、持久性污染物,微塑料(MPs)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共存以及MPs对ARGs的载带作用会产生新的环境复合污染问题。农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氮循环、物种结构与功能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MPs和ARGs的过量输入必然会对农田土壤、作物和微生物一系列碳氮代谢产生不利影响,但其调控过程以及作用机制仍不清晰。本研究选择大豆农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关键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和分析,探究MPs和ARGs污染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通过对大豆植株光合特征、碳氮含量的测定,结合转录组与代谢组学联合分析,从生理生化、关键基因表达以及代谢产物水平出发,揭示MPs和ARGs对大豆植株碳氮代谢的影响及其微观机制;利用高通量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MPs和ARGs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碳氮代谢功能的调控机制;通过对大豆生长期CO2、CH4、NH3和N2O的收集、测定和分析,探究MPs和ARGs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构建“土壤-微生物-植物-大气”碳氮循环体系,定量评估MPs和ARGs对大豆农田生态系统碳氮过程的影响,并找出其关键调控因子。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认识MPs和ARGs复合污染对大豆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关键过程调控及潜在机制,并可为降低农田环境污染风险、保障食品安全以及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撑。

报告二

报告人:刘慧 博士

时间:10月31日16:40-17:10

报告题目:内生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的互作对盐碱土改良的植物和土壤效应研究

报告内容简介:土壤盐渍化是个世界性问题,也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将微生物修复与植物修复相结合对盐碱土壤进行治理的方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课题组发现在自然界地上 Epichloë内生真菌和地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以同时与禾草形成共生体,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内生真菌或AMF单独感染对禾草抗盐碱的影响,而两种真菌同时感染对禾草抗盐碱的影响,相关研究很少。因此我们提出假说:内生真菌和AMF的互作可影响禾草的抗盐碱能力。本项目以高羊茅为材料,拟利用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盐碱胁迫下两种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二者的互作对高羊茅生长、生理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的影响进行研究,阐明两种真菌同时感染对高羊茅耐盐碱胁迫的调节作用,揭示植物与微生物协同作用进行盐碱土壤修复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对盐碱区生态系统修复中选育耐盐碱胁迫的共生体品种、合理进行植物与微生物协同修复模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生命科学学院

科研处

2023.10.2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2021-2022 ok138太阳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鲁ICP备15026974号-1 POWERED BY Rosion.net